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首页 > 企业 > > 正文

即时: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1-12 18:20:10     来源:


【资料图】

能源脱碳将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的可用性,为制造企业实现低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机会,但这种转变必须与提高工厂能效和排放控制相一致。然而,在这些领域做出重大改进可能是一项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力已经减少到最低数量,创造额外生产力和效率所获得的收益已经非常有限,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数字化转型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所需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艾默生拥有范围广泛的测量设备和系统帮助制造企业对影响环境的过程进行监测。例如:完善的排放监测、控制和报告工具,包括泄漏检测系统,可快速识别泄漏并提供对关键任务数据的实时访问;集成式的解决方案可用于减少气体燃烧和监测气体排放,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和经过认证的流量计可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数据基础,将信息适时传递给对应的人,使其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艾默生的Plantweb? 数字生态系统具有可扩展性,集转型技术、软件和服务于一体,提供可操作的信息,便于及时做作有效决策,从而实现卓越运营。它可利用数据分析来理解和优化流程,有效平衡生产、能源和排放。例如,Plantweb Insight设备信息APP通过无线传感器和网络,以及预置的分析能力即时解读关键资产健康数据,为企业提供可帮助提升能效的决策数据。Plantweb Insight蒸汽疏水阀APP可确定蒸汽疏水阀的在线健康状态,有助于减少蒸汽损失和能源浪费。Plantweb Insight换热器APP通过分析工厂传感器数据和提供预测诊断,提供换热器深度监控,帮助维持良好运行和能源效率。

艾默生专家和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可帮助客户实施这些技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推动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是要明白实现必要目标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进行人员和变革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做出贡献的方法。这需要企业重新思考做事的方式和流程的优化,让团队更有效地工作,这也是一种利用技术实现能源、排放和脱碳等业务目标的方式。数字化成熟度模型路线图以一种清晰的方式,帮助企业确定在何处以及如何应对此类业务挑战,并确定其优先级。

在现有工厂中,数字化转型应建立在当前运营确定性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易于部署且经过实践证明的解决方案,从而快速获得成效。数字化转型通过提供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包括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赋能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阶跃式的提升。环境可持续工作(能源、排放和脱碳)通常以“开环”的形式运行(手动收集数据、有限的专家分析、依据既定指令进行操作)。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及软件技术释放工厂的数据潜能,实现以“闭环”的形式运行。

Plantweb Optics是艾默生的资产性能平台,用于管理企业资产健康状况,组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同时将工厂专家与关键资产连接,多渠道协同,以确保工厂设备稳定高效地运行。

对于新建项目,建设期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日后工厂的运行和维护,因此从一开始的设计阶段,就不仅仅要考虑运行,还要考虑优化和维护。在实施可为工厂带来阶跃式变化的数字解决方案时,需要将艾默生的运营确定性和项目确定性方法相结合,以确保项目的交付,并为良好运营奠定基础。通过实现运营的确定性,可使新建项目达到预期的运营目标。设备和过程的健康状况,过程分析和能源管理的性能都将获得显著提升。

x 广告
焦点观察:​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面临怎样挑战?

智能制造是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传统的制造自动化赋能,将智能化

环球资讯:为什么说养老机器人大有可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 64亿,占总人口的18 7%,这两年我国老年人数继续增长,预计至“

动态:新能源车充换电需求上升 创新补能方式加速涌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仅靠充电一种方式难以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补能需求,于是换电模式应时而生,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新赛道。

环球热推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种潮流是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种潮流,是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念,这

当前速看: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相关资料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就应该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较高,创新能

全球新消息丨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医疗产业的融合力度将不断加大

(资料图)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医疗产业的融合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智慧医疗产业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湖南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